【形神兼备是什么意思】“形神兼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在形式与精神、外在与内在方面都达到高度统一和完美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文学作品,也常用来评价人物形象、表演艺术等。
一、
“形神兼备”强调的是“形”与“神”的结合。“形”指的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如外形、结构、动作等;“神”则指内在的精神、气质、情感或灵魂。只有当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时,才能称得上是“形神兼备”。
在艺术领域,如绘画、书法、戏剧、雕塑等,“形神兼备”是衡量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物塑造中,一个角色如果仅在外表上逼真,而缺乏内心世界的表达,就难以打动观众。反之,若只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而忽视了外在表现,则可能显得空洞或难以理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词语 | 形神兼备 |
拼音 | xíng shén jiān bèi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形神俱妙,乃为上品。” |
释义 | 形:外表、形态;神:精神、神韵。指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完美统一。 |
适用范围 | 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戏剧)、人物形象、文学作品等。 |
核心含义 | 强调“形”与“神”的统一,追求内外兼修的完美表现。 |
常见用法 | “这幅画形神兼备,令人赞叹。”、“演员的表演形神兼备,极具感染力。” |
反义词 | 形似神离、徒有其表、空有其形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绘画:一幅画不仅要描绘出物体的形状,还要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书法:字迹不仅要工整美观,还要体现出书写者的气质与心境。
- 戏剧表演:演员不仅要模仿角色的动作,还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
- 人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若能“形神兼备”,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四、结语
“形神兼备”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高要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的修养与表达。只有将“形”与“神”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展现出生命的完整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