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花明驿墙下一句】一、
“枳花明驿墙”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宿建德江》,原句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而“枳花明驿墙”则出自另一首诗——《商山早行》中的名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枳花明驿墙”是这首诗中极具画面感的一句,描绘了清晨旅途中,驿道旁的枳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亮,衬托出旅途的孤寂与清冷。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句诗的背景和含义,以下将从出处、作者、诗句解析、意境分析等方面进行整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枳花明驿墙 |
出处 |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
作者 | 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以辞藻华丽、风格婉约著称) |
上一句 | 槲叶落山路 |
下一句 | 因为该句为中间一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下一句”,但整诗为: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诗句解析 | “枳花明驿墙”描绘了清晨时分,驿道旁的枳花在晨光中洁白明亮,映照着驿站的墙壁,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
意境分析 | 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游子远行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常被后人引用或化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三、结语
“枳花明驿墙”虽只是一句诗中的片段,却因其独特的意境和生动的画面感,成为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捕捉,也寄托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了解其出处、背景及意境,我们能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