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下一句是什么】“未雨绸缪”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的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中,“未雨绸缪”常用来提醒人们要有预见性,提前规划和准备。
那么,“未雨绸缪”的下一句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成语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单独使用的一个成语。不过,在一些经典文献或现代文章中,有时会将其与后一句搭配使用,以形成更完整的表达。
下面是对“未雨绸缪”相关知识的总结,并附上表格形式的对比说明:
一、
“未雨绸缪”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强调的是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它来源于古代的农耕生活,古人观察到天气变化,提前加固房屋,避免风雨带来的损失。这种思想被引申为一种处事哲学,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管理等多个领域。
虽然“未雨绸缪”本身没有固定的“下一句”,但在实际使用中,常与“有备无患”等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完整语义。例如:“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此外,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演讲稿中,也可能出现类似“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扩展表达,但这些更多是根据语境进行的延伸,并非固定搭配。
二、表格对比
成语/短语 | 出处/来源 | 含义解释 | 是否为固定搭配 | 常见搭配 |
未雨绸缪 | 《诗经·豳风·鸱鸮》 |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否 | — |
有备无患 | 《左传》 | 有准备就不会有祸患 | 是 |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
居安思危 | 《孟子》 | 在平安稳定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 是 |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
防患未然 | 《汉书》 | 在灾害发生前就加以预防 | 是 |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
三、结语
“未雨绸缪”作为一个成语,虽然没有严格的“下一句”,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语境与“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等词语结合使用,增强表达效果。理解并掌握这类成语的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