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敬亭山出处】“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在晚年隐居安徽宣城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一、原文回顾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二、出处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独坐敬亭山》 |
| 作者 | 李白(唐代) |
| 出处 | 《全唐诗》 |
| 创作背景 | 李白晚年隐居宣城,心境孤寂,借景抒情 |
| 诗句 | “只有敬亭山” |
| 意境 | 表达诗人孤独感与对自然的依恋 |
|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情景交融,语言凝练 |
三、诗意解析
“只有敬亭山”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描绘了天空中鸟儿飞走,云朵独自飘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氛围。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将情感转向敬亭山本身,表达出诗人与山之间的默契与陪伴,仿佛山也懂得他的孤独。
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在人生暮年,李白选择了与山为伴,表现出他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
四、文化影响
《独坐敬亭山》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广为流传,被收录于多种古籍和现代教材中。“只有敬亭山”也成为人们表达孤独、思念或宁静心境的经典语句。
五、结语
“只有敬亭山”虽仅一句,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它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