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钟于我何加焉前一句】一、
“万钟于我何加焉”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在论述义利之辨时提出的重要观点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它强调的是人应当追求道义,而非物质利益。
而“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前一句是“不辩礼义而受之”,意思是“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表达了孟子对功名利禄的批判态度,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了利益而不顾道义,那么即使得到再多的财富,也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上下文和含义,以下是一张简明扼要的表格,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二、表格展示
| 语句 | 出处 | 原文出处 | 拼音 | 中文解释 | 思想内涵 |
| 不辩礼义而受之 | 《孟子·告子上》 | “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bù biàn lǐ yì ér shòu zhī | 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 强调不应为利益而放弃道义 |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孟子·告子上》 | “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wàn zhōng yú wǒ hé jiā yān | 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 批判只重物质利益的行为 |
三、内容说明
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孟子关于“义利之辨”的核心思想。他主张人们应以义为先,而不是被物质利益所驱使。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了金钱或权力而不讲礼义,那他的行为是没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损害自己的道德修养。
通过对比“不辩礼义而受之”与“万钟于我何加焉”,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人性中贪婪与虚荣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修养、轻视功利的思想传统。
四、结语
“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更是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利益冲突,我们更应该铭记孟子的教诲,坚守内心的道义与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