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滔天的意思】“洪水滔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洪水非常大,水势汹涌,几乎淹没一切。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灾难景象,也常被引申为局势混乱、问题严重的情况。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洪水滔天 |
拼音 | hóng shuǐ tāo tiān |
释义 | 形容洪水非常大,水势浩大,漫天盖地,无法控制。 |
出处 |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自然灾害或比喻局面混乱、问题严重。 |
近义词 | 水深火热、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
反义词 | 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海晏河清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洪水滔天”最早出自《尚书·尧典》,讲述的是上古时期尧帝治理洪水的故事。当时洪水泛滥,人民生活困苦,尧帝命禹治水,最终成功疏导河流,恢复了秩序。因此,“洪水滔天”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承载了古代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记忆。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洪水滔天”常被用来象征灾难、动荡或危机,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自然灾害 | 洪水滔天,村庄被淹,人们被迫撤离。 |
比喻混乱 | 当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形势可谓洪水滔天。 |
文学创作 | 他笔下的世界充满洪水滔天的景象,令人震撼。 |
四、总结
“洪水滔天”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远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真实的洪水灾害,也可用来比喻社会或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与混乱。其历史渊源深厚,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出处及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在实际交流中准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