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不周是什么意思】“供养不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照顾不周、关怀不够的意思。它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尤其在表达歉意或自责时使用较多。这个词语常见于古代文学、现代文章以及日常交流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供养不周 |
拼音 | gòng yǎng bù zhōu |
含义 | 对他人照顾不周全,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或关怀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歉意或自责 |
近义词 | 照顾不周、关怀不足、未尽职责 |
反义词 | 供养周全、悉心照料、无微不至 |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供养”原指供奉、供给,如对长辈、神灵的供奉;“不周”则表示不周全、不到位。合起来,“供养不周”最初用于表达对长辈或神明的供奉不够,后来引申为对他人关心、照顾不够。
在古代文言文中,“供养”也常指对父母的赡养,因此“供养不周”也带有孝道缺失的意味。现代社会中,这一词语更多用于表达对他人关怀不足,尤其是在工作、生活或人际关系中出现疏忽时。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因为安排不当,导致客户体验不佳,深感“供养不周”。 |
家庭关系 | 孩子常年在外,未能好好陪伴父母,心中愧疚,觉得“供养不周”。 |
文章写作 | 作者在书中写道:“因时间仓促,内容难免有失偏颇,实属‘供养不周’。” |
社交场合 | 在朋友聚会后,主动道歉:“今天招待不周,望多多包涵。” |
四、总结
“供养不周”是一种表达对他人关怀不够、照顾不周的委婉说法。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谦逊态度,也传达了对他人尊重的情感。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用于自责、道歉或表达歉意,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其含义、来源及使用场景,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词语的运用方法,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