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出自】一、
“世外桃源”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或与世隔绝的乐土。它最早出现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生活富足的理想社会。自古以来,“世外桃源”不仅成为文人墨客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也常被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令人向往的宁静之地。
为了更好地理解“世外桃源”的出处和内涵,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世外桃源 |
出处 | 《桃花源记》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文体 | 散文(寓言性质) |
创作背景 |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渴望安定生活 |
主要内容 | 描述一个与世隔绝、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理想社会 |
核心寓意 | 表达对和平、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
延伸意义 | 现代常用于形容环境优美、远离喧嚣的居住地或精神寄托 |
后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理想生活的象征,常被引用在文学、艺术、旅游等领域 |
三、结语
“世外桃源”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篇佳作,更承载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无限憧憬。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记》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种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无论是作为文化符号还是现实参照,“世外桃源”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