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意思解释】“天经地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道理或行为是合乎自然、社会规律的,具有不可动摇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天地法则的理解,强调某种观念或行为符合天理与人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道德、法律、伦理等领域。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天经地义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道理像天地一样永恒不变,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强调某种行为、制度、原则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天理昭昭、无可非议 |
反义词 | 不可思议、荒谬绝伦、不合情理 |
二、详细解释
“天经地义”中的“天经”指的是上天规定的常规,“地义”则是大地所承载的道义。两者结合,表示一种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社会伦理的真理。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和“地”是宇宙运行的根本,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这种自然秩序。
例如,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孝顺父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行为,因为这是人伦关系中最基本的义务。同样,在现代社会中,“遵守法律”也被视为一种“天经地义”的责任,因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三、使用示例
1. 日常用语:
-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能因为经济压力就忽视。”
- “他做出的决定虽然有争议,但在他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
2. 文学作品:
- 在古装剧中,常出现“忠君爱国是天经地义”的台词,表达对国家忠诚的信念。
3. 新闻报道:
-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四、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人会将“天经地义”用于一些并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这其实是对成语的误用。
- 情感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正面、肯定的语气,不宜用于批评或否定性的语境。
五、结语
“天经地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是非对错时,应以自然规律和社会伦理为依据,做出合理的选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