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声敛息造句】在汉语中,“屏声敛息”是一个形容人非常安静、不敢出声的成语,常用于描写紧张、严肃或专注的场景。它多用于书面语,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表现力。以下是对“屏声敛息”的总结,并结合实际造句进行分析。
一、词语总结
词语 | 屏声敛息 |
拼音 | bǐng shēng liǎn xī |
含义 | 形容非常安静,不敢发出声音,多用于紧张或严肃的场合。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未有以应,曰:‘壮士!’又曰:‘壮士!’左右皆泣,项王泣数行下。于是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略)”虽非直接出处,但类似语境常见于古文描写。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紧张、害怕或极度专注时的状态。 |
近义词 | 一声不响、鸦雀无声、屏气凝神 |
反义词 | 喧闹不止、大声喧哗、吵闹不休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考场上,同学们屏声敛息,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影响考试。 | 描述考试时的紧张氛围。 |
在老师讲解重点时,全班同学都屏声敛息,认真听讲。 | 表现课堂上的专注状态。 |
那个夜晚,整个房间屏声敛息,只有钟表的声音在回荡。 | 渲染一种静谧、压抑的气氛。 |
他站在台上,屏声敛息,等待着演讲的开始。 | 表达紧张和期待的心情。 |
小偷潜入屋里,屋内的人屏声敛息,不敢轻举妄动。 | 描述突发情况下的谨慎态度。 |
三、使用建议
“屏声敛息”虽然富有表现力,但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更适合书面表达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生搬硬套。同时,可结合具体情境,使句子更生动自然。
通过以上总结和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屏声敛息”的含义及用法,帮助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