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什么】《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这篇表文是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曹魏之前,向刘禅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军事部署以及对朝廷的忠诚和担忧。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被誉为古代奏章中的典范之作。
一、《出师表》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诸葛亮 |
朝代 | 三国·蜀汉 |
写作时间 | 公元227年(建兴五年) |
写作背景 | 准备北伐曹魏前,向后主刘禅上表 |
文体 | 奏章(表) |
主旨 | 表达忠心、陈述政事、劝谏君主 |
特点 | 情感真挚、语言恳切、结构严谨 |
二、《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概述
1. 回顾过往:诸葛亮回顾自己受命于危难之际,辅佐刘禅多年,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2. 分析现状:指出当时蜀汉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国力衰弱、人才匮乏、敌强我弱等。
3. 提出建议:建议刘禅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并强调“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
4. 表达决心:表明自己将竭尽全力北伐,以完成先帝刘备未竟的事业。
5. 托付后事:最后提到如果自己战死,希望刘禅能够信任其他贤臣,继续治理国家。
三、《出师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出师表》不仅是一篇政治文书,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理想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与担当,也反映了当时蜀汉政权的艰难处境。后世对这篇文章评价极高,常被用作教育后人的经典范文。
四、《出师表》的现实启示
- 忠诚与责任: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值得学习,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尽职尽责。
- 用人之道:文中强调“亲贤臣,远小人”,提醒领导者重视人才、善用贤能。
- 忧患意识:诸葛亮在逆境中仍保持清醒,表现出极强的危机意识。
五、结语
《出师表》是诸葛亮一生思想与行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学结合的杰出代表。它不仅是历史文献,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