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意思】“石破天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惊人、出人意料,具有极大的冲击力。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诗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意是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石头破裂,天空震动,形容音乐之美让人震撼。后来,“石破天惊”被广泛用来比喻言论或事件极为惊人,令人震惊。
以下是对“石破天惊”一词的详细总结: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石破天惊 |
拼音 | shí pò tiān jīng |
出处 |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
原意 | 形容音乐之美,令天地为之震动 |
引申义 | 比喻言论或事件极为惊人,令人震惊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事件或话语的震撼性 |
近义词 | 震撼人心、惊世骇俗、出人意料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司空见惯、波澜不惊 |
二、使用场景
1. 新闻报道:用于描述重大突发事件,如政治变局、科技突破等。
2. 文学作品:在小说、散文中形容情节转折或人物行为的惊人之处。
3. 评论分析:用于评价某些观点或政策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4. 日常交流:偶尔用于感叹某事令人难以置信。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虽然“石破天惊”表达强烈,但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失去其原有的震撼力。
- 注意语境:需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词,避免与实际内容不符。
- 区分褒贬:该词本身中性,但根据上下文可能带有褒义或贬义。
四、例句参考
1. 他的发言犹如石破天惊,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这项新技术的发布,堪称石破天惊的突破。
3. 虽然他的话听起来石破天惊,但背后却有充分的依据。
五、总结
“石破天惊”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境中发挥着重要的表达功能。它能够准确传达出某种事件或言论带来的强烈冲击感,是语言表达中极具表现力的一个词汇。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合理运用,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