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回乡偶书的赏析】《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久别家乡后重返故土时的复杂心情。这首诗虽短,却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岁月变迁的感慨。
一、
《回乡偶书》共有两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以“少小离家老大回”开篇,点明了诗人年老归乡的背景。接着,“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表现出诗人虽然口音未变,但容貌已衰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无奈。“儿童相见不相识”则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连孩童都不认识他的情景,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以孩子的天真反衬出诗人的苍凉,令人动容。
二、赏析要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贺知章(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诗人晚年辞官回乡,目睹世事变迁,触景生情 |
主题 | 对故乡的思念、人生易老、物是人非 |
情感基调 | 感慨、伤怀、略带幽默 |
表现手法 | 白描、对比、借景抒情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三、创作特色分析
1. 语言质朴自然:全诗用词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引发强烈共鸣。
2. 情感真挚动人:诗人将自己多年漂泊后的归来之感娓娓道来,极具感染力。
3. 结构紧凑巧妙:四句诗层层递进,由“离家”到“归乡”,再到“被认不出”,最后以“笑问”收尾,形成完整的情感链条。
4. 细节描写生动:“鬓毛衰”、“儿童不识”等细节,增强了画面感和真实感。
四、文化价值
《回乡偶书》不仅是贺知章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的思乡情怀。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常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习古诗的经典之作。
五、结语
《回乡偶书》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它不仅是一首思乡诗,更是一首关于时间、人生和记忆的哲理诗。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感叹岁月如梭,情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