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的意思是什么】“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情绪激动时的夸张动作。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个人在兴奋、喜悦或激动时做出的各种肢体动作。
一、成语释义
手舞足蹈:形容人因高兴、激动或愤怒而手和脚都动起来,动作夸张、不加控制。多用于描写人情绪高涨时的表现。
- 出处:出自《庄子·齐物论》:“喜怒哀乐,虑叹变痛,姚佚启态。”后世引申为“手舞足蹈”。
- 近义词:兴高采烈、欢天喜地、雀跃不已
- 反义词: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冷静沉着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喜悦场合 | 孩子看到久违的父母回来,手舞足蹈地跑过去抱住他们。 |
惊讶时刻 | 听到中奖的消息,他激动得手舞足蹈。 |
愤怒情绪 | 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他气得手舞足蹈,大声指责。 |
三、结构分析
成分 | 解释 |
手 | 表示上半身的动作 |
舞 | 动作快速、夸张 |
足 | 表示下半身的动作 |
蹈 | 动作剧烈、不加控制 |
四、常见误用
1. 过度使用:有些人将“手舞足蹈”用于任何情绪表达,实际上它更适用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2. 语境不符:在正式或严肃场合中使用此成语,可能显得不够庄重。
3. 搭配不当:如“他手舞足蹈地说完话”,应改为“他激动地手舞足蹈”。
五、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时的夸张行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还能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误解或误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舞足蹈 |
含义 | 形容情绪激动时动作夸张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
反义词 | 面无表情、冷静沉着 |
使用场景 | 喜悦、惊讶、愤怒等强烈情绪时 |
通过了解“手舞足蹈”的含义与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