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一、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四》,是战国时期著名谋士触龙劝说赵太后的一篇寓言性散文。文章通过触龙以“爱子”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导赵太后关注国家大义,从而成功说服她同意让自己的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以换取齐国的援助。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曲折,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在劝谏时的智慧与策略。
触龙并非直接劝说赵太后,而是从关心她的生活入手,逐渐引出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展现了高超的沟通技巧和政治智慧。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触龙言曰:“老臣今疾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 触龙说:“我年老体弱,腿脚不便,很久没有来拜见您了。” |
今者,太后之令,使大臣献马于王,而老臣不能进也。 | 现在,太后您下令让大臣献马给大王,但我却无法前来进献。” |
太后曰:“诺。” | 太后说:“好。” |
老臣窃以为,太后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我私下认为,太后您更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 |
太后曰:“然。” | 太后说:“是的。” |
老臣窃以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我认为,作为父母,爱孩子就要为他们考虑长远。” |
若其不善,则虽爱之,亦不能使其得志。 | 如果他不贤德,即使再爱他,也不能让他有所成就。” |
今太后之爱长安君,不如燕后。 | 现在太后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对燕后那么深。” |
其所求于王,不过车马衣裘而已。 | 他向大王索取的,不过是车马和衣物罢了。” |
今太后之令,使大臣献马于王,而老臣不能进也。 | 现在太后您下令让大臣献马给大王,但我却无法前来进献。” |
且夫,长安君之贵,而无功于国,未可得封也。 | 再者,长安君地位尊贵,但对国家毫无功劳,不能轻易封赏。” |
太后曰:“诺。” | 太后说:“好。” |
三、文章特点总结
- 劝谏艺术:触龙并未直接提出要求,而是通过闲聊和情感共鸣,逐步引导赵太后思考国家利益。
- 语言风格: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易于被接受。
-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由个人情感引向国家大事,结构清晰。
- 思想深刻:强调“爱子”应以“利国”为前提,体现出儒家“仁政”思想。
四、结语
《触龙说赵太后》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劝谏文,更是古代政治智慧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仅要讲道理,更要懂得如何打动人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