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功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寸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微小的功劳或成就。它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强调某人虽有贡献,但成果极其有限。了解“寸功”的含义及其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学、历史及日常表达中的使用。
一、寸功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指极小的功劳或成就。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或谦辞,表示功劳微不足道。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贬义,也可用于自谦。 |
常见语境 | 历史评价、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中。 |
二、寸功的来源解析
“寸功”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记载中。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微小的战功”,常用来对比那些立下大功的人。
1. 出处考据
- 《史记·项羽本纪》: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寸功”一词,但其中对“功臣”的描述,为后世“寸功”概念提供了文化基础。
- 《汉书·霍去病传》:提到“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意指立下大功,而相对而言,“寸功”则显得微不足道。
-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在诗作中也常用类似词汇,如“寸心”、“寸土”等,间接反映出“寸”字在古文中的象征意义。
2. 词语构成分析
- “寸”:古代长度单位,一寸约为3.3厘米,象征极小。
- “功”:功劳、功绩,表示成就或贡献。
- 组合意义:合起来即“极小的功劳”。
3. 演变与使用
- 在古代,常用于战争背景下,形容士兵或将领虽有贡献,但不足以载入史册。
- 在现代,更多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功劳过小,如“他只是做了些寸功,难当大任”。
三、寸功的现代应用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自谦 | “我不过是做了些寸功,不敢居功。” |
批评 | “他只做了一点寸功,就到处炫耀。” |
文学 | “英雄辈出,而他不过是个寸功未立的小卒。” |
历史评价 | “历史上许多人物,不过是寸功不立,却妄图青史留名。” |
四、总结
“寸功”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汉语词汇,原意指极小的功劳,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贬义或自谦色彩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在古代的军事记载中,还是在现代的文学与日常语言中,它都承载着对“微小成就”的独特诠释。理解“寸功”的来源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与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