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功成不居是什么意思】“功成不居”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完成重大成就后,不居功自傲,不炫耀自己的功劳,而是保持谦逊和低调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有德行、有修养的人,他们不仅有能力取得成功,还能在成功之后保持清醒和谦虚。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功成 | 成就了大事或完成了重要的任务 |
不居 | 不居功、不自夸、不居于功名之上 |
整体意思是:在取得重大成就后,不居功自傲,不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保持谦逊低调。
二、出处与背景
“功成不居”最早见于《道德经》中:“功成身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句话强调的是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思想,认为真正的贤者不会因功成名就而自满,反而会更加谦逊,从而获得长久的尊重和认可。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赞扬他人低调 | 他虽立下大功,却从不居功自傲,真是“功成不居”的典范。 |
自我反思 |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功成不居”的精神,避免骄傲自满。 |
历史人物评价 | 古人如诸葛亮、范仲淹等都体现了“功成不居”的高尚品格。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功成身退、功高不伐、谦虚谨慎 |
反义词 | 居功自傲、自吹自擂、得意忘形 |
五、总结
“功成不居”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谦逊与内敛的价值观。它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应保持冷静与谦卑,不被荣誉冲昏头脑,这样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功成不居 |
拼音 | gōng chéng bù jū |
出处 | 《道德经》 |
含义 | 成就之后不居功自傲 |
用法 | 赞扬他人或自我修养 |
近义词 | 功成身退、功高不伐 |
反义词 | 居功自傲、得意忘形 |
通过了解“功成不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也能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成为一个真正有内涵、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