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月是故乡明上一句是什么】“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一、
“月是故乡明”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其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因战乱与弟弟失散,内心充满忧思。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抒发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二、相关诗句对照表
原文诗句 | 出处 | 作者 | 意境解析 |
露从今夜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描写秋夜寒露渐重,暗示季节变化和孤独感 |
月是故乡明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即使异乡月亮同样明亮,但心中更爱故乡的明月 |
有弟皆分散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表示兄弟离散,无法团聚的无奈 |
无家问死生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表达战乱中亲人不知生死的悲痛 |
寄书长不达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表现战乱导致通信中断,无法传递消息的焦虑 |
况乃未休兵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强调战争尚未结束,进一步加深忧虑 |
三、结语
“月是故乡明”不仅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名句,也成为后世表达思乡之情的常用语。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对故乡的牵挂始终深藏心底。了解其上一句“露从今夜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