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注释是什么

2025-07-08 16:45:04

问题描述: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注释是什么,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16:45:04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注释是什么】《陈太丘与友期》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一篇古代文言短文,讲述了陈太丘(即陈寔)与朋友约定出行,但朋友未按时到达,陈太丘便先行离开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展现了一个讲诚信、守礼仪的古人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人与人之间交往规范的重视。

一、文章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件,传达了“信”和“礼”的重要性。主人公陈太丘在朋友失约后,没有等待,而是选择离开,表现出他对时间的尊重和对承诺的坚持。而友人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并道歉,体现出对道德规范的认同。

二、译文与注释对比表

原文 译文 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中午时分出发。 “期”:约定。“日中”: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舍去”:放弃等待,离开。“乃至”: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元方”:陈太丘的儿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等了您很久您没来,他已经离开了。” 表现出元方的诚实和礼貌。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表达了对陈太丘行为的不满。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孩子的面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元方指出朋友的两个错误:失信和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元方)。 “引”:拉,表示歉意。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门去。 表现出元方的自尊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三、文章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虽短,却内涵丰富。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通过元方的机智回应,文章传递出“信”与“礼”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四、学习建议

1. 理解文言词汇:如“期”、“舍去”、“尊君”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含义。

2. 体会人物性格:陈太丘的守信、元方的机智、友人的悔悟,都是值得学习的品德。

3. 联系现实生活:现代社会中,诚信和礼貌依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

通过这篇短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信”与“礼”的价值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