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常识 >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香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18、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19、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0、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白话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21、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2、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23、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4、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25、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26、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7、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28、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29、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30、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31、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3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33、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4、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35、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

36、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37、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

38、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39、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40、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41、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宋濂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42、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

43、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

44、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

45、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

46、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

47、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

48、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

49、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

50、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 [1]  (11月4日),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 。

51、其祖先宋栢在南宋时年迁徙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至宋濂时才迁居金华浦江。

52、因其母怀孕仅满七月而生宋濂,故宋濂幼时多病,“每风眩辄昏迷数日”,幸得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悉心照顾,得以顺利度过童年。

53、洪武十三年,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54、 洪武十四年,宋濂因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享年七十二岁。

55、临终时,正坐敛手而逝,当时夔州的官员都前来赠赙哭祭。

56、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

57、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

58、明宪宗成化(1465-1487年)年间,蜀王朱申凿曾至宋濂墓前祭拜。

59、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因四川巡抚马俊为宋濂上奏申诉,孝宗经礼部商议后下诏恢复宋濂的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

60、 文章简介:《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

61、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

62、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6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

64、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65、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66、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色,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67、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68、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

69、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70、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7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72、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73、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7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7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8、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79、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80、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8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

82、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

8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5、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ao)之供(gōng),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8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87、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uó)而色夷。

88、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89、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文宪集》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90、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91、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92、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93、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94、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95、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96、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97、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98、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99、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100、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101、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102、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103、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104、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105、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

106、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107、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108、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希望能帮到你,祝更上一层楼O(∩_∩)O古文——送东阳马升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

109、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10、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1、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11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1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1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1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8、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9、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0、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1、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2、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23、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2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125、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126、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127、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128、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129、是可谓善学者矣。

130、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31、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132、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133、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134、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135、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136、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137、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38、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

139、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140、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141、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142、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

143、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144、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

145、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146、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147、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148、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

149、(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

150、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151、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

152、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

153、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

154、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

155、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156、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

157、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158、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

159、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160、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

161、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162、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63、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解释;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164、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165、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

166、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167、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168、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红色的帽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169、大概我的勤奋而且艰苦就像这样。

170、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

171、(要是)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就是用心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

172、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173、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

174、同他论辩,语言委婉、神色和悦。

175、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

176、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177、注释  [1]选自《宋学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78、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

179、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80、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181、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182、  [2]余:我。

183、  [3]嗜:喜欢、特别爱好。

184、  [4]无从:没有办法。

185、  [5]致书:得到书。

186、致:得到。

187、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

188、  假借:同义复词。

189、 借。

190、  假,借用。

191、  于:向。

192、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193、  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手。

194、  [7]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195、  弗:不。

196、之:指代抄书。

197、  [8]走:跑,赶快去。

198、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99、  [10]以是:因此。

200、以:以为;是:这样。

201、  [11]加冠(guā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202、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203、  [12]患:担心。

204、.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205、  硕,大。

206、  [14]游:交往。

207、  [15]尝:曾经。

208、  [16]趋:赶到。

209、  [1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10、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211、叩,请教。

212、  [18]德隆望尊:道德高尚,声望显著。

213、  望,声望,名望。

214、  隆:高。

215、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216、  门人、弟子,学生。

217、  填,充。

218、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19、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20、  辞色,言语和脸色。

221、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222、  援,提出。

223、  质,询问。

224、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225、  以:连词,而,来。

226、  [23]或:有时。

227、  [24]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228、  [25]至:周到。

229、  [26]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230、  [27]俟(sì):等待。

231、  [28]负箧(qiè)曳屣(yè 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32、  箧:小箱子。

233、  屣:鞋。

234、  [29]穷冬:隆冬。

235、  [3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36、  [31]舍:指学舍,书馆。

237、  [32]支:通“肢”,肢体。

238、  [33]媵(yìng)人:婢仆。

239、  [34]汤:热水。

240、  [35]沃灌:浇洗。

241、沃,浇水洗。

242、  [36]衾(qīn):被子。

243、  [37]拥:盖着。

244、  [38]而:表承接。

245、  [39]乃:才。

246、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

247、  寓,寄居。

248、  逆,迎。

249、  逆旅,旅店。

250、  [41]被(pī)绮(qǐ)绣: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

251、  被,通“披”,穿着。

252、  [42]朱缨:红色的帽带。

253、  [43]腰:挂在腰间。

254、  腰,名词作动词。

255、  [44]容臭(xiù):香袋。

256、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57、  [4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58、  [46]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

259、  缊,旧絮。

260、敝,破旧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261、  略无:毫无。

262、  慕、艳,羡慕。

263、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64、  中:内心。

265、  口体之奉:指吃的和穿的。

266、  奉:供养。

267、  [49]盖:大概。

268、  [50]道:说,讲。

269、  [55]诸生:指太学生。

270、  [56]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271、  [57]县官:这里指朝廷。

272、  [58]廪(lǐn)稍:官家给的粮食。

273、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274、  [59]裘(qiú):皮衣。

275、  [60]葛: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276、  [61]遗(wè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277、  [6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278、代指有学识的人。

279、  [6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280、  [64]流辈:同辈。

281、 流:平。

282、  [6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

283、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284、  [66]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285、  [67]谒(yè):拜见。

286、  [68]撰(zhuàn):同“撰”,写。

287、  [69]长书:长信。

288、  [70]贽(zhì音至):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289、  [71]夷:平和。

290、 觉得好 顶一个啊........................................................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291、家 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借干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

292、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 伸,弗之怠。

293、录毕,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294、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

295、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平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

296、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297、余立待左 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清2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复Z侯其欣 悦,则又请焉。

298、放余勇 愚,车获有所闻。

299、当众之从师也,负 置曳展,”行深山巨谷 中。

300、穷冬烈风,大雪深 数尺,足肤越裂而不 知。

301、”全舍,四肢僵劲不 能动,腾人持汤沃灌,“ 以企拥覆,久而乃和。

302、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303、同舍 生皆被给绣,戴朱缨宝 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佩容具产煤然若神人。

304、余则组袍敞 在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

305、 盖余立勤且艰苦此。

306、译文: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307、家里贫穷,没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308、(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309、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10、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311、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312、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313、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的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314、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15、有时会遇到前辈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316、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

317、所以虽然我很愚笨,但最后还能有所收获。

318、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和巨大的峡谷中行走。

319、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

320、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321、服役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起来。

322、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吃。

323、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做的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却在他们中间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我毫无羡慕的意思。

32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25、我求学的勤劳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