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是什么意思】“桑榆”是一个汉语词语,常出现在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既可以指具体的植物,也可以引申为某种哲理或情感的表达。以下是对“桑榆”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含义
“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其叶子可养蚕,果实可食用;“榆”也是一种常见树种,木材坚硬,用途广泛。因此,“桑榆”字面上指的是这两种树木的合称,常用来表示乡村、田园或自然生活的象征。
二、引申含义
在古代文学中,“桑榆”往往被赋予更深层的寓意:
1. 晚年、迟暮
“桑榆”常用来比喻人到晚年,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桑榆”即有此意。例如:“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 补过、弥补
在一些诗句中,“桑榆”也象征着虽晚但仍有希望,可以努力弥补过去的不足。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虽然在某一方面失败了,但在另一方有所收获。
3. 归隐、闲适生活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桑榆”还常常与田园生活、归隐山林相联系,体现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三、常见用法举例
诗句/出处 | 释义 | 桑榆的含义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失去的在另一处得到补偿 | 表示虽有损失,但仍有收获 |
“桑榆晚景” | 指人的晚年时光 | 比喻老年或人生后期 |
“桑榆未晚” | 虽然时间已晚,但仍有机会 | 表达积极进取的态度 |
“桑榆之地” | 田野、乡村 | 指自然、朴素的生活环境 |
四、总结
“桑榆”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阶段、情感状态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表达。无论是用于形容晚年、补过,还是寄托归隐之志,“桑榆”都承载着古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桑树与榆树的合称,也可引申为晚年、补过、归隐等 |
字面意义 | 两种常见树木,象征乡村、自然 |
引申意义 | 晚年、补过、人生后期、归隐生活 |
文学用途 | 常见于古诗文,表达人生哲理与情感 |
典型例子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晚景”、“桑榆未晚” |
如需进一步探讨“桑榆”在具体诗词中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