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之手。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人们在月光下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中秋夜晚景象:庭院中的地面被月光照得如同铺上了一层白色的霜雪,乌鸦栖息在树枝上,显得格外宁静。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则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面,露水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增添了几分秋意的凉爽与清新。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点明了中秋佳节的主题,明月当空,所有人都在仰望这轮圆月。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巧妙地将情感升华,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在这一天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十五夜望月》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