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常识 >

放矢是什么意思

“放矢”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九经既立,而后能正四方。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段话中,“放矢”原意是指射箭时将箭放入弓中,后引申为有所针对或有所指向。

在现代汉语中,“放矢”的意思是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例如,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如,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要做到有的放矢,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放矢”强调的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